您当前的位: 首页 > 区域经济 > > 内容页

意地.色心心所法(25):四缘 焦点要闻

来源:大象佛学图书馆 2023-05-28 04:21:14

意地.色心心所法(25):


(资料图片)

四缘

作者|观诸法如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三

子三、四缘(分三科)丑一、标列

又有四缘:一、因缘。二、等无间缘。三、所缘缘。四、增上缘。

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一(之下):第五、四缘中分三:一、标名;二、总出四缘体;三、「又由种子故」下,别指于心,以显四缘。

又这一切法里面有四种因缘:第一个就是「因缘」,第二个是「等无间缘」,第三是「所缘缘」,第四是「增上缘」。

丑二、随释(分二科)寅一、约体性辨(分四科)卯一、因缘

因缘者:谓种子。

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一(之下):「因缘者,谓种子」者,是一切有为因缘现起。能熏望种子亦是因缘,又前种子望后种子亦是因缘,略故但说显者。

什么叫做因缘呢?因缘的体性是什么呢?「谓种子」,就是前七识的活动在阿赖耶识里面就造成了种子。阿赖耶识中的「种子」是亲生一切法的力量,亲生一切法的能力,这就叫做「因缘」,是一切法的因缘。

卯二、等无间缘

等无间缘者:谓若此识无间,诸识决定生,此是彼等无间缘。

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一(之下):「等无间缘」者,谓八现识及彼心所,前聚于后,等而开导。《唯识》第四卷会此文云「若此识无间,诸识决定生」者,言总意别,义不相违。然《摄论》计色为等无间缘者,但是纵破色是因缘之义,非究竟语。

「等无间缘者:谓若此识无间,诸识决定生,此是彼等无间缘」,「等无间缘」,「此识无间」,或者是眼识,或者是耳识,乃至意识,乃至到第八识,它一剎那间就灭了;灭了的时候,没有第三者的间隔。「诸识决定生」,就是次一个识就决定会生。就是前一念眼识灭了,为次一念眼识做「等无间缘」。前一念意识为次一念意识做「等无间缘」。唯独入涅盘的阿罗汉,前一念识灭了,后来识不起了,识不生了,那没有等无间缘。

「等无间」,就是前一念是善,后一念可以是恶的,善、恶互相也可以做等无间缘的;前一念是恶,后一念也可以是善。像初果圣人、二果圣人,前一念是无漏,后一念是有漏;前一念是有漏,后一念还是无漏,都可以做等无间缘。「等」,「等」有皆的意思,都可以做等无间缘。「此是彼等无间缘」。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五十二:「等无间缘者,谓若此识无间,诸识决定生,此是彼等无间缘。」等无间缘,是指前一念的识无间灭,下一念识无间而生,此前一念的识就称为下一念识的等无间缘。只有自类识才可当等无间缘。

韩清净《披寻记》:「等无间缘者等者:此中等言,谓识自性无间生时,一一相续。从善无间不善性生,不善无间复善性生,从二无间无记性生;劣界无间中界生,中界无间妙界生,如是妙界无间乃至劣界生;有漏无间无漏生,无漏无间有漏生;世间无间出世生,出世无间世间生;相续剎那,体唯是一。非如色聚增减不定,是故言等。自相续时,中无间隔,故名无间。然此无间,非谓剎那;但约诸识自性定相续生而建立故。此文中说:此识无间,诸识决定生,此是彼等无间缘。决择分说:谓此诸心心所无间,彼诸心心所生,说此为彼等无间缘。(陵本五十二卷一页)文虽有异,其义无别。应依决择分文正解此所说义。此中识言,应知通说诸心心所。言此识者,应知说此无间灭位,诸心心所待彼当生,说此灭故。非随一识名为此识,可有诸识决定生义。若尔,便违建立等无间言。复次,当知诸心心所,非唯由识及彼心所众多非一,总说名诸;即识自类及彼心所有善、不善、无记,乃至广说差别可得,是故名诸。集论中说:同分异分心心所生等无间故,是等无间缘义。由善、不善、无记等别,可说同分异分等无间生。若唯自识种类非一名诸识者,此云何通!不许异类为缘生故。」

此处文中等字,是指识的自性(自体)无间生时,一个接着一个相续而生。情况有很多种,可能前一念与善心所相应,下一念无间就是不善心;或者前一念心是不善心,后一念是善性;或者前一念是善心或不善心,无间断的下一念是无记心念产生。

如是劣界(欲界)无间到中界(色界)去受生,中界无间到妙界(无色界)受生;如是妙界无间乃至劣界生;有漏(烦恼)心无间无漏心生,无漏心无间有漏心生;有名言戏论分别的世间心无间、无名言戏论无分别的出世间心生,出世心无间世间心生;相续的剎那,心体都只有一个。不像色聚的增减不定,所以说「等」字。心识自体相续时,中间没有间隔,称为无间。

然而此处所说无间,不是指剎那无间;只是由诸识的自性(自体)决定相续生而建立,指自类识无间而生。(又非五识身有二剎那相随俱生,亦无展转无间更互而生)此文中说:此识无间,诸识决定生,此前念识是彼下一念识的等无间缘。由陵本五十二卷一页说:谓此诸心心所无间,彼诸心心所生,说此为彼等无间缘。文字虽然不同,但是义理没有差别。应当依止〈摄决择分〉的文正确理解此处所说的义理。

此处文中所说的识,应知通说诸心心所。说此识,应知是说此识于无间灭位,诸心心所观待前念自类识灭将会无间相续生起,所以说此前一念识灭是后一念识生的等无间缘。并不是随说任何一识名为此识,是能有使令诸自类识决定生出的道理。若是随说任何一识,便不是建立「等无间」的意思了。

其次,当知诸心心所,不是指由识及彼心所众多非一,总说名诸;是指识自类识及彼相应心所有善、不善、无记法,乃至有为、无为、世间、出世间等种种差别可得,所以称为「诸」。

《集论》中说:同分、异分,心、心所生等无间故,是等无间缘义。唯自识种类有种种不同说名诸识的话,这等无间缘的义理怎么说得通呢!这是指遮止不同类识不能作为等无间缘生下一念识的缘故。比如前一念的眼识有各式各样的,后一念的眼识可能生起善、不善、无记,它的可能性很多所以称诸识,不可以由前一念的眼识是后一念耳识的等无间缘,只有自类识才能当等无间缘。

卯三、所缘缘

所缘缘者:谓诸心、心所所缘境界。

所缘缘,是指心王与心所所缘虑的境界。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五十二:「云何所缘缘?谓五识身,以色等五境,如其次第为所缘缘。若意识,以一切内外十二处为所缘缘。」什么称为所缘缘呢?五识身是指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的体性。五识身以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五境为所缘缘,如其次第,色是眼识的所缘缘、声是耳识的所缘缘、香是鼻识的所缘缘、味是舌识的所缘缘、触是身识的所缘缘。若意识的所缘缘,是以一切内身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及外尘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为所缘缘。

卯四、增上缘(分二科)辰一、释(分二科)

巳一、约生识辨(分二科)午一、举眼识

增上缘者:谓除种子,余所依:如眼及助伴法,望眼识。

「增上缘者」,「增上缘」怎么讲呢?「谓除种子,余所依」,就是简除种子,那是属于因缘,剩下来的所缘缘也好,等无间缘也好,都可以名之为「增上缘」。「增上缘」的含义是很广的。这底下举出一个例子:「如眼及助伴法,望眼识」,眼根对眼识来说,眼根就是眼识的增上缘。「助伴」就是心所,各式各样的心所法,那也是眼识的增上缘。

午二、例余识

所余识亦尔。

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也是这样子,也都有增上缘。

巳二、约取果辨

又善不善性,能取爱非爱果。

「又善不善性,能取爱非爱果」,这也是叫做增上缘。「善」为可爱果增上缘,「不善业」为非爱果做增上缘;它有善业和不善业的体性,有能力取得可爱的果报、取得不可爱的果报。

辰二、结

如是等类,名增上缘。

增上缘就是这么样讲法。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五十二:「云何增上缘?谓眼等处,为眼识等俱生增上缘。若作意于所缘境,为诸识引发增上缘。若诸心心所,展转互为俱生增上缘。若净不净业,与后爱非爱果及异熟果,为先所作增上缘。若田、粪水等,与诸苗稼,为成办增上缘。若彼彼工巧智,与彼彼世间工巧业处,为工业增上缘。」什么称为增上缘呢?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六处,为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的俱生增上缘。眼识活动时,一定要眼根不坏,色现在前,还有能生作意引导,才能生起作用,所以眼识的生起必有眼根等作为俱生增上缘。

作意心所能引发诸识去缘虑它的所缘境,是诸识的引发增上缘;如果不作意去看或听,就会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所以作意心所很重要,它能够警策自己的心,令心生起。

一个法生起,必由诸多因缘和合而成,这些俱时而生的心心所,彼此互为俱生增上缘。

先前所造的净业或不净业,招感当来可爱或不可爱的等流果及异熟果,称为先所作增上缘。善业是当来可爱等流果及异熟果的先作增上缘;不善业是当来不可爱等流果与异熟果的先作增上缘。异熟果是指阿赖耶识,是三界五趣的总果报体,由引业所感得,善业能招感人天的异熟果,恶业则招感三恶道的异熟果,但产生异熟果的主要因缘还是名言戏论种子。等流果是指三界五趣的别报,是满业所感,人的寿夭穷通、贫富贵贱、智愚贤肖、美丑胜劣,及六识中苦乐的感受都是等流果,善业能感得可爱的等流果,恶业能感得不可爱的等流果。

要有田地及粪、水等助缘,才能够使稻苗、庄稼成熟,因此,田、粪、水等,是苗稼成办的增上缘。要有各种工巧的智慧,才能成就工巧业处,譬如计算机专家要有计算机的知识,才能够作计算机的工作,因此工巧智即是工巧业处的工业增上缘。

寅二、约安立辨(分四科)卯一、因缘

又由种子故,建立因缘。

「又由种子故,建立因缘」,又由种子给安立个因缘的名字。

卯二、等无间缘

由自性故,立等无间缘。

「由自性故,立等无间缘」,「自性」就是识的本体,识的本性,眼识有眼识的自性。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乃至阿赖耶识,每一个识都有自己的体性的。由体性的生、灭,一剎那生、一剎灭;前一剎那灭就为后一剎那做等无间缘。如果不灭,后一剎那识不能生起。一定让出位子来,后来的一剎它才能生起。这是指唯自类识能作等无间缘。

韩清净《披寻记》:「由自性故立等无间缘者:此中自性,如前已说眼识自性乃至意自性差别应知。由彼彼识自性有别,依此建立等无间缘。诸心所法是彼助伴;虽有自性,不更别立。但随彼识说有等无间缘,心心所聚善不善等定俱转故。」

这里的自性,如前已说眼识的自性,是依眼根了别色;乃至意识的自性是现前了别所缘境界,前六转识的自性各各不同应当了知。因为每一个识的自性有差别,依此建立等无间缘。换句话说,就是自类识的前一念识灭是后一念识生起的等无间缘,称为由自性故。所有心所法是它的助伴;所有心所法是心王的助伴,心所法也有它的自性,但是不各别安立。随它所相应的识而有等无间缘,心王心所聚合在一起,有善不善或无记等差别都是和合在一起运转,所以心所不别立等无间缘。

卯三、所缘缘

由所缘境故,立所缘缘。

由所缘境故,立所缘缘的名字。

卯四、增上缘

由所依及助伴等故,立增上缘。

眼识以眼根为所依,耳识依耳根为所依,识都有所依。「及助伴」,这些心所帮助它活动,这是「增上缘」。

丑三、引证(分二科) 寅一、标

如经言:诸因、诸缘,能生识者,彼即此四。

如经上说:「诸因、诸缘,能生识者」,很多的因、很多的缘都具足了,识才能生起;若有因缘,识能生起。但是没有增上缘也不行,没有所缘缘也不行,没有等无间缘也不可以,所以诸因、诸缘具足了才能生识。经上说的话,「彼即此四」,彼经上说的「诸因、诸缘,能生识」,就是这四缘;经上有这么一句话。

寅二、辨

因缘一种,亦因、亦缘;余唯是缘。

虽然都是缘,但是还是有差别。因缘这一种呢,也是因、也是缘。这样子说,「因」和「缘」的义不一样了。识生起的主要力量,叫做「因」。帮助生起的立场,那叫做「缘」;那就是次要的。所以「亦因、亦缘」,因缘一种,也是因、也是缘;其它的三种只是缘,而不是因,有这样的不同。

- 喜 欢 作 者 -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方数据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  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